Sweep(扫描)修改器是后来的新版本才出现的新命令,可用于将样条线或NURBS曲张路径挤压出截面,它支持自我相交,可以创建几何体的布尔并集;
还可以在生成扫描后随时对截面图形的开关、角度进行任意修改而且修改后的结果会直接直观的反映在视口中,它跟Loft(放样)功能上差不多,但是比放样在操作上更简单一些。
放样是通过给出路径和横截面来创建三维模型,是一种传统的建模方式。放样物体只能有一条路径(封闭、不封闭、交错均可),但是可以有多个截面图形(封闭、不封闭)。可以通过放样拾取路径或拾取截面来完成不同模型的创建。
倒角剖面也是通过创建二维图形和截面,拾取截面完成图形的创建,以前只是认为用此修改器只是在创建倒角文字时比较方便,其实这个命令在创建某些特定模型时更为方便。
这款软件我没用过,不敢乱说,仅从别人了解到一些。它虽然是用于工业设计的软件,但由于其易用性,也被很多三维艺术家所青睐。很多艺术家的三维静帧图片,都是用它做的。
总之,如果你不擅长角色建模,但你又希望能获得一些好的模型,poser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同样,poser的国内教程也很少,仅有的那几个还是老版本的。看英文的help吧,要想学好CG技术,英文不能回避的基础能力啊。
一视图
F:正视图;T:顶视图;L:侧视图;P:透视图;C:相机视图
二视图的变换
常用的是
Alt+鼠标中键按下:旋转视图(在透视图模式下,如果是在二维试图里,就会切换成轴测图;
鼠标中键滚动:缩放当前的视图,缩放原点就是鼠标放的地方,所以想看哪里,就把鼠标放到那里;
Alt+Z:有时鼠标滚轮动态太大,就用这个可以慢慢缩放。
鼠标中键按下:平移视图;
“【”和“】”:这两个键和中间缩放一样,但可以和命令同时操作,对相机视图不起作用;
I:将视图的中心移到鼠标放的地方,也是可以和其他命令同时工作的。
D:关闭当前视图的更新,省显卡啊。
1左边那个键:刷新视图。
Shift+Z:对视图操作的undo。
三物体的观察
Z:将所选物体作为中心来观察,就好像maya里的F,这个太长用了。
Alt+Q:只观察所选物体,临时隐藏其他的,也很长用。
F3:线筐显示和shader显示的切换。
F4:shader显示下再显示线筐的切换。
F2:这个也用的很多,就是选择了poly里的单独的一个面以后,默认都是一个大红块,很不便于操作,按F2就只红显选择的框了。
J:隐藏物体选择框的,有时候选择的物体外面那个4个角的白色线筐挺烦人。
O:快速观察切换,我一般都关上,除非显卡太差。
四物体的变换
Q,W,E,R:不讲了吧,呵呵,抄maya的。
F5,F6,F7是三个轴向的约束切换,对位时要用到;F8则是三个位移平面约束的切换。
S:捕捉。要和F5,F6,F7结合用更好。
空格键:锁定当前选择的物体。很有用,不用把鼠标放在物体上也可以移动或者作别的变换了。
+、—:缩放操作框。特别是旋转的时候,logo设计操作框太小会导致轻微的转动都很大,所以放大就好细调整。
A:旋转角度捕捉。定到45或者90度,旋转特定的:比如修改器的操作框或者poly的切割平面。
Ctrl+选择:增加选择内容;Alt+选择:减少。
Shift+变换操作:复制。主要用在移动上。
1,2,3,4,5:切换到物体的子级别。
6:很怪,呵呵,系统默认是没有什么用的,但在poly里是回到物体级别(很方便),而在别的种类里是把粒子编辑调出来。